就目前已實施的班級來觀察(目標為5個個案學生),有4個在老師示範、再個別說明後,就可以完成(分解式完成,到流暢式完成1次)。
另一個觀察目標,容易在甩繩時,同時出現「跳」的動作;另外,「跳」的過程,「往後拉繩」的細部動作,不明顯,所以容易跘到繩子。之後,再針對這兩個部分,再以口頭提示觀察對象進行個別動作。雖說,當場課程節結束後,沒有辦法很流暢的完成1次跳繩,但是在下午的下課時間,進行練習時,就可以完成分開 10次以上的流暢跳繩。
心得:
- 針對愈低年級,動作的細部分解,更是重要。口頭的提示及示範,以及重覆性的鼓勵及練習,對於協調性偏弱的孩子有較高的助力。
- 前置的跳躍練習,對於腳部肌肉以及「跳」的動作,是有幫助。
- 感謝楊老師前來觀課,及課後的分享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