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

跳繩教學-2:分解動作

經上次的共同備課,針對個別學生手腳協調性較不佳的部分,同儕提出「分解動作」教學的策略:甩繩至前面,跳。

就目前已實施的班級來觀察(目標為5個個案學生),有4個在老師示範、再個別說明後,就可以完成(分解式完成,到流暢式完成1次)。
另一個觀察目標,容易在甩繩時,同時出現「跳」的動作;另外,「跳」的過程,「往後拉繩」的細部動作,不明顯,所以容易跘到繩子。之後,再針對這兩個部分,再以口頭提示觀察對象進行個別動作。雖說,當場課程節結束後,沒有辦法很流暢的完成1次跳繩,但是在下午的下課時間,進行練習時,就可以完成分開 10次以上的流暢跳繩。

心得:

  • 針對愈低年級,動作的細部分解,更是重要。口頭的提示及示範,以及重覆性的鼓勵及練習,對於協調性偏弱的孩子有較高的助力。
  • 前置的跳躍練習,對於腳部肌肉以及「跳」的動作,是有幫助。
  • 感謝楊老師前來觀課,及課後的分享討論。


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

1年級的跳繩教學

經過幾次的跳躍訓練(單腳跳,雙腳併跳),以及肌力訓練,終於到了和「繩子」接觸的時候。

上跳蠅是基於對低年級基本能力養成的想法。但,在幾次教學研討過程中,體育專長老師其實蠻不建議直接就切入教學,應該就「腿部肌力」以及「跳躍」能力作基本的訓練。還好有同儕的意見,在基本分解動作的訓練過程,發現一年級的孩子對於「跳」的能力,是需要額外強化的,因此,才會又在跳躍能力上分解成幾項練習活動。

今天發下了跳繩。有了基本的能力,就差「甩繩」和「跳」之間的協調了。
在幾次了練習下(1節課),約有八成的孩子可以順利完成「1次性跳繩」,六成的孩子可以穩定的完成2次以上的跳繩動作。

對於手腳協調的部分,可能下次需要針對個別同學來教學了。



備註:甩繩需留意學生彼此空間的距離,避免跳繩甩到其他同學。

感謝社群伙伴的實質建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