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

自製電池、燈泡連接教具

教學歷程:
1.兩兩一組,進行電池、燈泡連接方式的預測及實驗(習作)
2.利用教具到台上進行複核。
3.對於自己設計的連接方式,到台上進行分享。同時讓其他學生判斷是否為通路。




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

當AR(擴增實境)遇到ART(藝術)

本次學生的校內美展,算是第1次正式學生的室內成果展。去年辦的屬於師生聯展,今年就單獨以學生的創作作為主角。

在以往,畫展就是單純的展出,因為作者學生無法一直在會場介紹,所以就是單純的以作品與其他人進行互動。今年,桃姐與阿梅的聯手下,把小畫家自己進行的創作說明,先拍成作品簡介影片,再由阿梅指導的資訊尖兵,利用Aurasma的擴增實境效果,達到作者隨時導覽作品的效果。

由孩子的創作,向孩子解說;由孩子建立學習媒材,讓孩子自主學習。在以孩子為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訴求下,我們以這樣的策略往前邁進一小步。

平板及軟體操作上的問題,由資訊尖兵從旁協助(左:翔竣)

孩子透過擴增實境的「真人導覽系統」來欣賞作品




美展場中的剪影


在一旁觀察學生的桃姐



動手操作:哪一種方法燈泡會亮?

這個單元有比較完整動手操作以及嘗試的實驗內容。在討論及觀察完,燈亮及電池後,先讓孩子試著兩兩一組,以不同的連結方式,看看燈泡會不會亮。

小朋友很樂在其中呦~





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

ZipGrade的嘗試:題目及掃描

測試ZipGrade是令人快樂的事。因為,掃描的過程超乎想像的快速,而且提供了相關的報表可以供教師參考(各題的答對情形,整份考卷的分析,分數的下載cvs)。

1.要開始測驗,首先要建立一個Quiz(測驗)。載具或平台都可以處理。


2.接著....因為忙,我就先去印答案卡了(官方平台)。答案卡有3種:20題,50題,100題。我並沒有另外出測驗,用現成的題卷來用,所以只下載20題的來用。為了節省紙張,下載png格式圖檔,直接輸出在A4(一張印出4份)。


3.施測(對象四年級學生)。因為用的是現成試卷,所以請小朋友將是非題O以A代替,X以B代替;選擇題則是依次1234對應ABCD。為了怕孩子有問題,特別把畫記的轉換寫在黑板上。


4.掃描:正確答案(edit key)。沒錯,別急著掃孩子的答案卡,要先在Quiz中建立正確答案。正確答案有2種輸入方式,傳統的一題題點入;進階版,把答案畫在答案卡上,直接掃進去就行了(scan for key)。真方便。
剛掃進正確答案時,會有讓你進一步確認的畫面。我只是一般鉛筆畫記,判讀率100%

讀完掃描後,會轉為「已經設定好答案」的手動設定畫面。


5.設定得分。設定好答案,接著就是配分。國小沒有倒扣,所以我就直接設定「加分」,因為每題也只有一個正確答案,所以我這張試卷有15題,我就每題配7分。


6.掃學生的答案卡。過程很快,建議下方不要有其他文件,不然會誤判為定點,就要花點時間判讀。剛開始直接在一堆文件的辦公桌處理,後來發現定位點一直有重抓的現象,墊一張白紙在下方就好了。我一手拿手機,一手更新答案卡,大約1秒就判讀1張,真的不賴。


掃完會馬上出現成績摘要。我只有移開手機,換答案卡,程式就會自動判讀下一張。


7.成績分析。這是最棒的一部分,除了有個別學生掃描後的建檔成績外,還有各題答對率、標準差(載具上),官方平台上更有整分試卷的分析(高低分,中位數,平均數,分數組距百分圖),非常方便檢視學生哪個部分還要加強,以及整體班級的學習狀況。




這麼好用的程式,當然是全力支持,立馬給它解除限制(1年付費212台幣)。付費後,載具上的掃描次數提醒,就會消失了。
描掃後,下一次進app,程式就會提醒你剩下免費的掃描次數。

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

ZipGrade的嘗試:安裝,建立班級及學生帳號

之前就對考試的讀卡有點興趣,剛好在GooglePlay上發現ZipGrade有這樣的功能,而且不但能讀卡,還有帶有分析的後台,雖然是英文介面,卻算是容易上手,所以就先下載並註冊(可以在手機載具上註冊,或是直接在官網註冊)了。


這套APP需要有網頁平台的支援,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。官網有提供3種版本的讀卡,雖說程式是免費,但每個月只能掃100次,註冊費為6.99美金/年,換算下來,一年不到台幣300元。如果方便使用的話,倒是一套好用的工具。先試看看效果如何,再說。

官網上的說明

載具(手機)上的說明



ZipGrade有分班功能,ID也可以自行設定。雖說有批次建檔(官方平台)的功能,但批次建檔不支援中文,如果在線上逐筆建立的話,倒是可以解決中文相容的問題。只是這麼一來,學生人數多的老師,就有點麻煩了。p.s.行動載具或官方平台,都可以建立學生帳號。

官網上學生名單建置

載具(手機)端的主畫面



有了學生,再來就是設定測驗及答案。這部分等改天再分享囉~

擴增實境的改良-1

之前讓資訊小兵建校內美術作品的作品解說的擴增實境時,是讓解說的影片擴增在美術作品之前,但,手機一旦移開作品,解說影片就無法接下去播放。之前,一直以為是Aurasma的困境之一,但是後來和阿梅組長討論研究後,找到了解決方法。

1.加底圖/學生美術作品圖:原步驟
2.加圖層(overlay)/學生解說影片:原步驟
3.在圖層(overlay)上加上動作指令(action):當圖層已經開啟,將圖層切換為全螢幕(如下圖)。



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載具要一直停留在目標圖檔上的問題。但是,影片長寬似乎有點給它小變形哩~

使用小白板的分組討論

討論的教學方式,用過。只是多是組內討論後發表,透過一整組的討論記錄(不是個人學習單),說真的倒是第一次。

之前老想用平板來作,但在參與幾次教學公開課後,發現似乎磁鐵白板立即性高,且孩子的使用門檻也低。所以買了幾塊白板來試試。

教學流程:
1.引起舊經驗,複習之前的授課內容。
2.運輸工具的能源討論(小組討論、記錄)
3.上台發表(老師點名)
4.教師統整。

上台的小朋友,除了汪汪,大家都很樂意當「老師」~希望下次汪汪能勇敢的上台,別再害羞。




孩子正在討論的過程

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

紙飛機之二

隔了一個運動會才又回到課程,孩子期待已久的射飛機活動,開始囉!除了課本設計的透過橡皮筋彈力的飛機以外,同時利用地磚讓孩子測量飛行的距離,另外讓孩子徒手進行,讓孩子體會為什麼我們會使用能源。


下課前,大夥一起射出手中的飛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