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

校園行動學習導覽的第2部曲

阿梅老師找小朋友進行認識Aurasma與AR,未來就由這兩位種子學生再教其他的學生。


介紹Aurasma


體驗AR

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

心智圖複習法

學期又將過半,又是定期考查的時間。
前幾年,總是教資訊課,多的是現場創作的巧思引導。對於「複習」這回事兒,就鮮少在課堂出現,充其量多是「問答教學法」來讓孩子回想之前的概念。

這學期教的是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,考試前要複習的概念多且有層次性,所興就以「心智概念圖」來輔助孩子回憶及反思之前所學,並於黑板上記下孩子的發表。

教學步驟:
1.於黑板寫下單元名稱。
2.請孩子發表本單元中有提到的重點(次概念),老師並於黑板上畫記。
3.完整次概念完成後,再讓孩子逐一針對次概念裡發表例子或次概念下的重點。老師並於黑板上畫記。
4.最後老師補充孩子完全沒有說到的地方。這部分也是孩子較容易忘記之處,可提醒孩子多留心。

由於小學的概念層次較不複雜,大多3-4層的概念引導。整個時程(包括讓孩子發表)大約在15分鐘上下可以結束(以四上觀測月亮及水生生物兩單元為例)。

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

校園行動學習導覽的第1槍

為了實踐校園行動學習導覽(AR)的可能,日前和心梅組長聊了一下,覺得她提出的Aurasma這個平台,似乎可以將學校的行動學習帶向另一個階段。於是,有了藍圖,再來就是實踐與試驗。

我們預定在原本學校這學期新設的電梯名畫,作為第一次測試。在期初籌組的學生資訊團隊,就有了任務:錄製名畫解說影片,並製成AR。

心梅找了她的小工兵,先處理備用平板的APP安裝,以及學校Aurasma帳號的fallow與追蹤、訂閱。我這邊則讓另一組學生透過google的共作平台來整理解說的資料。

剛好,家長委員兼學校志工:美玲媽媽(也是翔竣的媽媽),正好是美術館的導覽志工,所以特別約了時間,請美玲媽媽在中午休息抽空到學校指導小朋友在畫作(藝術品)導覽的技巧及注意事項。

當天,孩子們都受益良多(雖然有2個人不克前來)。真是感謝美玲媽媽的大力協助。

槍響了,跨出了學校行動學習的另個階段,我們期待:由孩子的學習,來創造武林行動學習的巧思及精采~

學校帳號裡的老師測試AR

和阿梅互測Aurasma

特別於中午休息時間為孩子解說的美玲媽媽



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

尋找校內的溼地part4:歡樂的總結活動

這個小單元教學,這堂課算是總結活動。讓孩子把之前的重點,透過老師的引導及同學的互相分享,再複習一遍。

透過線上的轉輪抽籤,孩子樂在其中。即使下課了,還願意留下教室裡。這節課,就在大家期待「布袋蓮」被抽中的加油聲中,

每個孩子都在期待著自己寫下的植物被抽到(玩得太high,唯二的照片,比較清楚的這一張也很抖哩)。


補充:孩子的學習單





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

尋找校內的溼地part3:整理重點的能力!?

今天的第1堂課,就是訓練孩子整理重點的功夫了,應用的是第一張學習單。
結果.....呵呵!因為沒有過這樣的教學,孩子有點摸不著頭緒,即使老師引導不同類型的內容,是出現在課本的哪一頁,還是有約一半的孩子不看分類就直接整理~

一而再,再而三的暗示加明示,終於才慢慢有點樣子。再加上影片的應用,孩子似乎比較能懂各分類的不同。

第二堂課是完成「圖像化」,同時體驗部分水生植物的特徵。由於時間因素,第二張學習單只留作課堂後的作業,期待他們能順利完成。
結合影片的重點摘要訓練

在黑板上整理到一半的重點(小茨看到老師在拍照紀錄,忙著比「耶」)

體驗活動

最後完成的學習單(擷錄部分優良學童作品),雖然孩子還是習慣把老師的「說明」當作標準答案,但在「圖像上」,展現出個人的想像及重點!






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

尋找校內的溼地part2:教學學習單的整備

延續之前的概念,先整理出了三張學習單:
1.透過學童在課本內容資料的整理,以及搭配老師提供的教學影片內容,完成水生植物4大類型的分類特色整理。
2.利用前一張學習單,把課本中的植物以及校園的水生植物,以自己選擇種類的方式,加以整理。
3.再利用第二張學習單,把整理好的水生植物填入分類區的16工格。就可以準備完賓果了。為了賓果更有樂趣,找了一個轉盤的線上模組。

教學概念:
  • 閱讀(文本或影音)→ 摘要整理→ 圖示化重點/第1張學習單
  • 重塑(反轉)概念 → 操作比對(照片及實物)/第2張學習單
  • 複習與互動(加強印象)/第3弭學習單

學習單1

學習單2

學習單3